学习新闻写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,像一首唱不完的恋曲。日前南洋采访主任翁书宏兄来电献议开辟栏地供“墨默耕耘”,虽然心情忐忑,却也难掩喜悦。
生命中有太多的第一次,虽然大部分都已经想不起来,然而第一次新闻稿见报,心中雀跃,非笔墨所能形容。回想小时作文,犹如乱石投波,老师最喜用“狗屁不通”来做评语,令人刻骨铭心。
一向以来,在我的印象中,媒体人是勤奋、辛劳、与风雨相伴。在金钱挂帅、理想泯灭的今天,心理是蛮仰慕这一群“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”的“文化傻子”在默默耕耘。总期望能有那么一天,能加入这个行列,今天终得尝所愿。
从初入门槛至颇有收获,渐渐领略采访战线的门路、态度和责任心。而这一切的拥有,都离不开资深新闻工作者的提携、指点。
记得去年11月的一天,患癌老人何连洋,只身赴瓜登医院开刀动手术,因受细菌感染,被逼再度开刀,不幸陷入昏迷状态月余,经第三次开刀苏醒后,表明欲寻回失去联络亲人的心愿。
新闻见报后的第二天,接获热心人士提供不少线索,最后成功联络上何连洋的兒子,让这段失散了13年的亲情得以延续。
一幕幕的类似事件,大多在媒体发挥功效下,得以圆满解决。在多宗个案中,有时也会接获当事人满怀感激打来的电话,表达对媒体的信任。而正是这份信任,让我觉得责任沉甸甸的;正是这份责任,始终鞭策我前行,竭尽己力,“墨默耕耘”,为这片土壤散发光和热。
听网红直播谈政治,得个寂寞
-
他所谓的网红,号称自己在监督。事实上,网络清谈节目那么多,他这样的情况有成效?又或他根本不在意,主要是用主观意识影响一些人,让一些人在偏见及具有个人带风向且充斥着盲区的情况,继续坐井观天。
。。。
首先,监督,监是监察也就是揪出问题,把事情给带出来。
督是督促,是有方案且可以进而让问题得以解决。
。。。。
我把这...
1 个月前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