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16日星期三

政党政治

一般上,我国华团都是强调“关心政治,超越政党”的中立立场,这样始能发挥华团的自主性,进而为华族的基本权益问题表达心声。

理想的概念是政党与华团的领导人,扮演各自的角色,互守岗位,各尽其责,互相配合,为华社争取权益和福利。

但是,在小乡镇,肯出来献身,服务人群的,寥寥无几。

一些华团由于“人才凋零”,无奈之下,只好“引党人入室”。

一些具有“才干”的地方上政党领袖,在“盛情难却”之下,只好“身兼两职”,在华团或华教组织里担任吃重的职位。

平心而论,有政治背景,尤其是在学校董事、家教协会和宗教团体等担任要职的华团领袖,在执行职责时,更有必要让人看到中立和超越政党政治的立场,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尊重。

但是某些华团内的领导层,是由不同政党或不同派系的人物所组成。有些是同一政党但不同派系,有些是同一阵线但不同政党。由于原则、立场不尽相同,导致华团陷入争端不息的内讧局面。

无庸讳言,倘若华团领导层具有浓厚的政党背景,其对某些课题的看法与立场,多少会受到政党意识的影响。

不过,也有不少地方上的政党基层领袖,同样是华团或华教组织的基层干部,在发生对立的立埸时,他们宁愿放弃党性,站稳维护华团利益的立场。

或许有人认为华团由在朝华基政党的重要人物领导,将会获得许多政府拨款或其他财力上的支援;但若为财力资源而失去华团的自主性与独立性,那是得不偿失。

基于此,地方上参与华团的领袖党性不宜过浓,或太过强调派系利益,政党政治过烈势将造成分裂,并使民众远离,这与創立华团原本目标背道而驰,对华社不利。

没有评论:

我的简介

我的照片
南洋商报东版专栏“磨墨耕耘”作者

谢谢您记得,谢谢您来过

博客列表

轻轻的你走了,正如你轻轻的来

寻踪觅迹

web counter